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886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,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
中国的经济增长既是这个体系扩张的一个重要动力,也是这个体系扩张的一个结果
比如,美国含有保障性质的住房,占了整个住房供应体系的80%(此数据引自马光远博士的研究)。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上半年,房地产市场从2008年的低迷中迅速回暖。
我想问的是,一味沉浸在推高房价所营造的血腥的掠夺氛围中不能自拔,将把这个民族引向何处?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复苏,必然造成羁绊,而这种羁绊在当下是很容易被忽略的。一直有一个开发商陈某,每天撰文辱骂三剑客。近日又有媒体披露,销售价格在8000-9000元/平方米的恒大御景半岛,楼面地价不过450元/平方米。房价高涨,成为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及腐败官员的盛宴,他们欢天喜地地豪饮着人民的鲜血。开发商总是喜欢把过去低价拿的地,折算成现在的高地价核算成本,给人一种房地产开发企业微利的印象,这种移花接木之术实在太蹩脚了点。
后记:去年我推算中国房价将有一波大跌,但没有想到这波跌势如此快的结束。最近,这些人又集中火力开骂。但这种情况能不能长时间维持呢?这次新全球化当中,出现了一场金融风暴。
因为发达国家在救市行动当中,采取了很多国有化的办法,让人们觉得中国今天走的道路,可能会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模式,只要社会主义制度引入市场经济,可能就有生命力了。搞了市场化的改革,那么政府、党就得接近市场,否则的话你怎么实现市场化呢?这个市场化是靠资本力量推动的。列宁说帝国主义就是战争,为了争夺殖民地,解决过剩问题,资本主义确实打了两场世界大战。天不变,道亦不变,每个事物都有一种属于其自己的质的规定性,这个质的规定性要变了,就不是这个事物了。
从这个前提出发,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,向海外投资,这个过程就没有结束。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,资本的生产能力再继续扩大,也就是国内市场开始饱和的时候,利润又饱和了。
面对这个问题,我个人以为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全球金融风暴是怎么产生的?如果思考清楚了,我们可能就能看清楚资本主义的未来是什么,我们就能确定它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拢,还是继续往前走,或者酝酿着很强大的力量带着我们继续向它那边靠。我们就用了一个跛腿前行的办法。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当中,生产力要突破生产关系,要求生产关系适应自己,给自己开拓道路,马克思主义所证明的基本原理是没有变的。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:自由资本主义,然后是军事资本主义,然后是财政资本主义,到现在我把它叫做虚拟资本主义,也可以叫做金融资本主义。
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,就是列宁所谓的帝国主义时代,生产过剩始终都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问题。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逆差扩大,拿到了外汇以后,就有向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的要求,这个机制是不断放大的。产业没有转移完,它的资本就会继续推动产业资本外移,然后就会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不断发展的生产能力,形成了不断可以向它提供贸易逆差的机会。我以为今天资本主义的、生产过剩的本性是没有变的。
因为财政资本主义可以给它提供的国内的消费空间就这么大。新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
人们常说在发达国家,在超市里面,90%都是中国制造,但那只是一般消费品,资本物品的制造,主要还在资本主义国家天不变,道亦不变,每个事物都有一种属于其自己的质的规定性,这个质的规定性要变了,就不是这个事物了。
进入 王建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 。但是战争的方式带来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的毁灭。但是我们党和政府又不愿意站到劳动者的对立面。那么我们顺着这个历史的维度来推演,资本主义还有没有发展空间?当然有发展空间了。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逆差扩大,拿到了外汇以后,就有向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的要求,这个机制是不断放大的。新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
70年代演变成了滞胀,只有通货膨胀,而没有实际的需求增长,这个问题又出来了。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,资本的生产能力再继续扩大,也就是国内市场开始饱和的时候,利润又饱和了。
搞了市场化的改革,那么政府、党就得接近市场,否则的话你怎么实现市场化呢?这个市场化是靠资本力量推动的。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:自由资本主义,然后是军事资本主义,然后是财政资本主义,到现在我把它叫做虚拟资本主义,也可以叫做金融资本主义。
只要这个过程不结束,就有继续推动全球化或者是推动全球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力量。但这种情况能不能长时间维持呢?这次新全球化当中,出现了一场金融风暴。
现在这波金融危机,只是一个历史的过程,并不是说资本主义走到了尽头,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,我认为是没有这种可能的。这种过剩是因为生产力要发展,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导致的。面对这个问题,我个人以为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全球金融风暴是怎么产生的?如果思考清楚了,我们可能就能看清楚资本主义的未来是什么,我们就能确定它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拢,还是继续往前走,或者酝酿着很强大的力量带着我们继续向它那边靠。产业没有转移完,它的资本就会继续推动产业资本外移,然后就会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不断发展的生产能力,形成了不断可以向它提供贸易逆差的机会。
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了,开启了一个新全球化的时代。在这种改良之下,资本主义内部的工人被吸收到中产阶级之中,消费市场扩大了。
因为财政资本主义可以给它提供的国内的消费空间就这么大。因为发达国家在救市行动当中,采取了很多国有化的办法,让人们觉得中国今天走的道路,可能会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模式,只要社会主义制度引入市场经济,可能就有生命力了。
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当中,生产力要突破生产关系,要求生产关系适应自己,给自己开拓道路,马克思主义所证明的基本原理是没有变的。资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,又可以满足它的利润需求。
这个空间就在于现在发达国家的产业还没有转移完。列宁说帝国主义就是战争,为了争夺殖民地,解决过剩问题,资本主义确实打了两场世界大战。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,就是列宁所谓的帝国主义时代,生产过剩始终都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问题。改革以来,我们始终面临一个矛盾。
从这个前提出发,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,向海外投资,这个过程就没有结束。人们常说在发达国家,在超市里面,90%都是中国制造,但那只是一般消费品,资本物品的制造,主要还在资本主义国家。
所以从70年代到80年代,整个资本主义就是在这样一个困境当中运行。而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里面,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是重工业,这个大头没有动,这个大头还要继续在新全球化推动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。
我以为今天资本主义的、生产过剩的本性是没有变的。我们就用了一个跛腿前行的办法。
发表评论